這年走來,真是荊棘滿途,桃戰不斷。 自一冃疫情爆發,校長和老師們便忙過不停,研究如何能讓孩孑們停課不停 學。最初我們採用錄播形式,好處是影片經過反覆設計和修訂,教學內容精簡且 具針對性,孩孑們亦可按需要隨時重温,壞處卻是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,日 孑久了難免影響學習興趣和習慣。當我們意識到停課日孑將一再延長時,就決定 開發ZOOM進行實時網課。
每年的九月一日如是上課日子的話,下午都會有一群畢業生回來學校跟老師聊天。以初中生為主,有時也夾雜著幾位高中的同學,他們的樣子變化極大,有些尚存童年時的淡淡輪廓,可就是看著臉熟,喚不出名字來。看著他們三五成群在會所沙發上圍著老師暢談,不時傳出歡笑聲,還有同事望著他們那種欣慰的眼神,這大概是當老師的「紅利」吧!
多元課程推行已十多年,每年學期結束時老師都會進行仔細檢視,再作優化甚至增刪。有別於其他科目,多元課程沒有教育局的課程指引,也沒有教科書的輔助,完全是依循老師的經驗,學生的興趣去設計教材,安排學習活動以至進行評估,如果教師的專業不足,課程便會流於形式,浪費同學的寶貴光陰。多元課程其中由常識科老師負責的社會服務單元,於上年度起進行了全面改革:四年級的主題是教導學生要有敬老扶老的價值觀,感謝社福機構女青年會居中協助,讓小朋友可走進北區不同的鄉村探訪長者;五年級的課題名為「共融世界」,我們與沙田公立學校(特殊教育學校)合作,安排兩校同學互訪交友,讓曾梅千禧的孩子認識各人天賦不同,自己其實極其幸福,有能力者應該要幫助他人。 這種真情實境學習正正是「從無字句處讀書」。
STEM教育(STEM Education) 的概念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由美國學者提出。當時,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提出需發展由科學(Science)、科技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和數學(Mathematics)整合的STEM教育,培養素質高的數學家、科學家、工程師及科技教育人才,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。今天STEM教育已成為全球發展的新趨勢。為著孩子的未來發展,培養他們對科學科技的認知與觸覺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了。
很喜歡跟孩子共渡圖情萬里的美好時光。因為在那種貼身相處裡,孩子呈現出來的一面與平日在學校生活很不同。她們會把老師同學間的惹笑事告訴我,也將一些憂慮與我分享,更會把原本帶回家的手信零食拆袋與我同吃,很是溫馨美好。在走萬里路中,我們認識世界,學會刻苦,懂得體諒,細味風土人情。這種成長,始於足下,樂事也。
閱讀的重要處不只在於提升語文能力,而在於養成終身習慣後,能與世界接軌。中文書籍固然易吸收,但英文有趣書籍,世界名著更值得孩子閱讀。由上年度開始,英文科同事一直鑽研在課堂中講英文故事吸引孩子的方法,經過在不同班級的試驗,匯集研究心得,今年度便全面展開計劃。
每年開學初舉行的各級家長會,就是讓家長和級老師在開學早期及早認識,其次是讓老師將該年度希望家長配合的學習及成長事項予家長知悉,發揮家校合作精神,來個裡應外合,達標機會自然會提高。
「文化」就是「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美來達至完美」,短短一天的文化日當然無法讓同學掌握一種思想或一種行為,但卻可以獲得「經歷」。
「曾梅巨SING」有別於一般歌唱比賽,我們選擇在小息一的小舞台舉行比賽,希望趁休憩的時間,大家一起享受音樂。每次比賽結束後,耳邊一直迴盪著「誰唱誰的歌?誰與誰組隊?結果怎樣?」等等的問題。